有人会问,“霜降”的霜从哪里“降”?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?二十四节气中,霜降与白露、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,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? 其实,无论是露还是霜,“皆由地发,非从天降”。相较于露,霜的形成条件更为苛刻。夜晚来临,当地面温度由0摄氏度以上降至0摄氏度以下时,空气中的水分会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直接凝华成固态的白色冰晶,这些白色冰晶就是霜。霜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。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,空气中多余的水分就会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,形成露或霜。二者的差别在于,当地面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,转化为露;低于0摄氏度时,凝华为霜。水蒸气直接转变为固态冰晶的过程是凝华,霜就是大气中多余水分在一定条件下凝华形成的。 露与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,只不过由于气候差异,出现的时间、频率有所不同。在北方,露与霜主要出现在秋季。尤其是深秋时节,随着气温降低,霜出现的频率会逐渐增加。即使在干旱地区如沙漠,只要满足一定气象条件,同样可以出现露和霜。 露和霜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的一部分,生态效应明显。
2024-10-22 23:42:38 来源:主站新闻